
大腸癌免疫逃逸的「大霹靂」:免疫療法的新曙光
「有些大腸癌注定是『壞胚子』。它們與免疫系統的互動很早就決定了。」 – Trevor Graham 教授
大腸癌研究揭示了一個關鍵的早期事件:癌細胞成功逃避免疫系統的偵測和破壞,這個過程被稱為「免疫逃逸」。了解這個機制對於開發更有效的治療策略至關重要。
大腸癌,這個在台灣及全球都名列前茅的癌症,其複雜性一直困擾著醫學界。近年來,一項由倫敦癌症研究所、米蘭 Fondazione Human Technopole 和瑞典 Chalmers 理工大學的科學家共同進行的研究,揭示了大腸癌發展中的一個關鍵早期事件:癌細胞如何成功地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攻擊。這項突破性的發現,被研究人員形象地稱為大腸癌的「大霹靂」,為未來的免疫療法和疫苗開發開闢了新的道路。這項研究得到了英國癌症研究中心 (Cancer Research UK) 和威康信託基金會 (Wellcome Trust) 的支持,相關研究細節可以透過搜尋以上機構網站取得。
免疫逃逸:癌細胞的偽裝術
癌細胞通過擾亂正常情況下允許免疫細胞識別它們為威脅的基因來實現免疫逃逸。一旦建立,這種「偽裝」在腫瘤生長過程中保持相對穩定。
免疫系統本應是我們身體的忠實衛士,時刻警戒並清除異常細胞,包括癌細胞。然而,癌細胞並非坐以待斃,它們進化出各種巧妙的策略來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其中,免疫逃逸是最常見,也最具挑戰性的機制之一。癌細胞會通過改變自身表面的分子標記,例如減少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MHC) 分子的表達,使得免疫細胞難以識別它們。此外,癌細胞還會分泌一些抑制免疫反應的物質,例如轉化生長因子 β (TGF-β) 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進一步削弱免疫系統的攻擊能力。這就像是癌細胞穿上了一件隱形斗篷,讓免疫細胞對它們視而不見。
免疫療法和疫苗的潛力
理解免疫逃逸有助於識別可能對免疫療法產生反應的患者,並為開發更有效的大腸癌疫苗提供資訊。目前的大腸癌疫苗旨在訓練免疫系統靶向並摧毀癌細胞,特別是那些在手術或其他治療後復發的癌細胞。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領域的一顆耀眼明星。通過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症,免疫療法在某些癌症類型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然而,大腸癌對免疫療法的反應卻相對較差。這主要是因為大腸癌細胞具有高度的免疫逃逸能力,使得免疫療法難以發揮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大腸癌的免疫逃逸機制,對於開發更有效的免疫療法至關重要。例如,研究人員正在探索通過使用表觀遺傳修飾劑來逆轉癌細胞的免疫逃逸,使其重新暴露在免疫系統的監視之下。此外,針對特定免疫檢查點的抑制劑,例如 PD-1 和 CTLA-4,也可能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使用,以提高免疫療法的療效。
大腸癌是一個重大的健康問題,雖然免疫療法充滿希望,但並非對所有患者都有效。
大腸癌在台灣是相當普遍的癌症。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大腸癌發生率長期位居前茅。儘管在診斷和治療方面取得了進展,但大腸癌仍然是一個嚴峻的健康挑戰。更令人擔憂的是,並非所有的大腸癌患者都能從現有的治療方法中獲益。尤其是免疫療法,雖然在某些癌症類型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在大腸癌中的療效卻相對有限。研究顯示,僅有約 15% 的大腸癌患者對免疫療法有良好的反應。這意味著我們需要不斷尋找新的治療策略,以提高大腸癌的治療效果。
研究顯示,癌細胞中的表觀遺傳變化會減少新抗原的呈現,使免疫系統更難以識別和靶向它們。科學家分析了 29 個人的腫瘤和免疫細胞,對 DNA 和 RNA 進行測序,並檢查了表觀遺傳修飾。
這項研究最令人興奮的發現之一是,癌細胞的表觀遺傳變化在免疫逃逸中起著關鍵作用。表觀遺傳變化是指 DNA 序列不變的情況下,基因表達發生的改變。這些變化可以影響基因的開啟或關閉,從而改變細胞的行為。研究人員發現,大腸癌細胞通過表觀遺傳修飾來減少新抗原的呈現。新抗原是癌細胞特有的蛋白質片段,可以被免疫系統識別為異物。通過減少新抗原的呈現,癌細胞成功地躲避免疫系統的追殺。更深入的資料,可以參考研究中DNA和RNA的測序方法和表觀遺傳修飾的檢測方式。
「我們的研究團隊已經調查並找到了癌細胞如何讓自己對免疫系統隱形的原因。我們的希望是,這些見解最終將導致更具針對性、有效和早期的治療,除了手術之外。」 – Eszter Lakatos
改善治療的途徑:聯合免疫療法和表觀基因組修飾劑
將免疫療法與修飾表觀基因組的藥物聯合使用,有可能通過增加新抗原的呈現來提高治療效果。這種方法旨在使癌細胞對免疫系統更可見,使其能夠更有效地靶向和摧毀腫瘤。
既然表觀遺傳變化在免疫逃逸中起著重要作用,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通過逆轉這些變化來恢復免疫系統的抗癌能力呢?答案是肯定的。研究人員正在積極探索使用表觀遺傳修飾劑來治療大腸癌。表觀遺傳修飾劑是一類可以改變基因表達的藥物。通過使用表觀遺傳修飾劑,我們可以重新開啟被癌細胞關閉的基因,包括那些參與新抗原呈現的基因。這樣一來,癌細胞就會重新暴露在免疫系統的監視之下,從而更容易被免疫細胞識別和攻擊。目前,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臨床試驗,以評估聯合使用免疫療法和表觀遺傳修飾劑治療大腸癌的療效。
了解大腸癌發展的最早階段對於開發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這項研究強調了分子水平的「發現科學」的重要性,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大腸癌的發展方式,並為靶向治療的開發提供資訊。
「為了戰勝所有人的大腸癌,我們需要了解疾病最早階段發生的事情……這項研究有助於我們理解原因,並為我們提供新的見解,使免疫療法更好地治療大腸癌。」 – Catherine Elliott 博士
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它揭示了大腸癌免疫逃逸的機制,更在於它為我們指明了未來的研究方向。通過深入了解大腸癌的早期發展階段,我們可以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從而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未來的研究應該著重於以下幾個方面:
- 開發新的生物標記: 尋找可以預測免疫療法反應的生物標記,以便更好地選擇適合免疫療法的患者。
- 探索新的治療靶點: 尋找癌細胞免疫逃逸過程中涉及的關鍵分子,並開發針對這些分子的靶向藥物。
- 優化聯合治療方案: 研究如何將免疫療法與其他治療方法(例如化療、放療和靶向治療)聯合使用,以提高治療效果。
該研究為更有針對性、有效和早期的大腸癌治療鋪平了道路,最終改善了患者的健康結果。通過了解免疫逃避的機制,研究人員可以開發出克服這種障礙並釋放免疫療法全部潛力的策略。
大腸癌的「大霹靂」研究,無疑為我們帶來了新的希望。通過深入了解癌細胞與免疫系統之間的複雜互動,我們可以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戰勝這個可怕的疾病。未來的研究將會更加著重於個人化的治療方案,針對每個患者的腫瘤特點,量身定制最適合的治療策略。最終,我們希望能夠將大腸癌轉變為一種可控制、可治癒的疾病,讓更多患者重獲健康和幸福。
Cancer Research UK. (2025, November 7). The hidden “Big Bang” that decides how
bowel cancer grow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7,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07010250.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Cancer Research UK.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