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全支付、盜刷、資安、詐騙、個資外洩
[內文]:
近期,全聯旗下的電子支付平台「全支付」接連爆出盜刷事件,引發社會大眾對個資安全的擔憂。多位用戶反映帳戶遭盜刷,甚至一夜之間損失超過8萬元,申訴退款進度卻停滯不前,使得民眾對全支付的資安防護產生質疑。
針對盜刷事件,前立委高嘉瑜在臉書上批評全聯推卸責任,未積極說明是否有個資外洩或後台被駭的問題。她強調,《個資法》明定企業若洩漏消費者個資,最高可處1500萬元罰鍰,主管機關應主動介入調查。
全支付隨後發出聲明,強調消費者資料安全無虞,並將針對部分社群不實言論保留法律追訴權。全支付解釋,盜刷事件多為外部詐騙集團假冒知名品牌或金融機構名義,透過「釣魚網站」或假活動連結,誘騙民眾輸入個資,導致盜刷。全支付強調,整體系統運作正常,內部資安防護機制穩健,並無任何資料外洩情形。
然而,民眾對於全支付的說法似乎並不買單。有網友在社群平台發文指出,暗網上出現全聯、全支付使用者的資料庫,引發消費者對資安外洩的恐慌。對此,全支付澄清,暗網販售的資料多為錯誤拼湊資訊,並非真實用戶資料。
此次盜刷事件,也讓消費者重新審視行動支付的安全性。有網友建議解除銀行帳戶綁定,或設定使用上限金額,以降低潛在損失。專家也呼籲政府、金融機構與支付業者應加強合作,共享黑名單或假網址資料,共同打擊詐騙。
個人心得:
身為經常使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我對此次全支付盜刷事件感到擔憂。雖然全支付聲稱系統安全無虞,但接連發生的盜刷事件,確實讓人對個資安全產生疑慮。希望全支付能更積極地與主管機關合作,加強資安防護,並提供更完善的客戶服務,以重建消費者信心。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癥結點在於,全支付在面對盜刷事件時,未能有效回應消費者疑慮,導致信任危機。一方面,全支付未能明確說明盜刷原因,未能有效解釋是否涉及個資外洩;另一方面,客服系統未能及時處理用戶申訴,加劇了消費者的恐慌。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1. Yahoo新聞報導:提供了事件的基本資訊,包括盜刷金額、用戶反應、全支付聲明等。
* 本文應用:文章開頭引用了Yahoo新聞的報導,說明了事件的發生,讓讀者快速了解事件。
2. 前立委高嘉瑜臉書發文:指出全聯推卸責任,要求主管機關介入調查。
* 本文應用:文章引用了高嘉瑜的觀點,表達了對全支付處理方式的不滿,以及對個資外洩的擔憂。
3. 全支付官方聲明:澄清盜刷事件原因,強調系統安全。
* 本文應用:文章客觀呈現了全支付的說法,但同時也指出了民眾對其說法的質疑。
4. 網友討論與專家分析:揭示了消費者對行動支付安全的擔憂,並提出了自保建議。
* 本文應用:文章綜合了網友討論,以及專家對事件的分析,讓讀者對事件有更全面的了解。
參考閱讀
全支付「盜刷事件」頻傳掀恐慌 官方急發4點聲明,風傳媒 • 11 小時前
全支付爆盜刷潮!高嘉瑜再噴大全聯「卸責」:個資外洩最高罰1500萬,太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全支付爆盜刷潮!他一夜被刷20筆「損失8萬」 官方急發四點聲明,ETtoday東森新聞雲
全支付「盜刷事件」頻傳掀恐慌 官方急發4點聲明,風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全支付爆詐騙!民眾「1舉動」遭盜刷8萬恐追不回 官方急發4點聲明,鏡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全支付聲明:消費者個資安全無虞 對不實言論保留法律告訴權,Yahoo奇摩(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