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度專欄: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新曙光:低能量雷射刺激自噬作用
「阿爾托大學的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有希望的新方法,可以減緩甚至阻止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的早期階段。」—— 阿爾托大學教授 Ari Koskelainen
雷射科技能否終結失明危機: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治療的重大突破
乾性老年性黃斑部病變(dry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高齡人口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目前針對此疾病,醫學界仍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案。來自芬蘭阿爾托大學(Aalto University)的最新研究,為此困境帶來了一線曙光: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雷射療法,有望減緩甚至阻止乾性 AMD 的惡化。這項突破性研究不僅揭示了利用雷射技術激活細胞修復機制的潛力,也為數百萬受乾性 AMD 影響的患者帶來了希望。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它挑戰了我們對於疾病治療的傳統觀念,並開啟了利用身體自身修復能力來對抗疾病的新途徑。
乾性 AMD 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是一種視網膜退化疾病,主要影響黃斑部,造成中央視力逐漸喪失。與濕性 AMD 相比,乾性 AMD 的治療選擇非常有限,目前尚無有效的方法可以逆轉或顯著延緩其病程。現有的治療方法主要集中在控制症狀和提供支持性護理,例如使用低視力輔助工具。
這使得乾性 AMD 的治療成為一個巨大的醫學挑戰。
缺乏有效治療方案的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對乾性 AMD 的發病機制認識不足。一般認為,氧化壓力、蛋白質錯誤摺疊以及細胞廢物積累是導致乾性 AMD 發展的關鍵因素。隨著年齡增長,視網膜細胞的自我清潔能力下降,導致有害物質在細胞內堆積,最終損害細胞功能並引發疾病。
阿爾托大學的研究團隊所開發的雷射治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精確控制的熱能來強化視網膜細胞的自然防禦機制。這種療法通過有針對性地加熱視網膜組織,刺激細胞產生熱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和啟動自噬作用(autophagy)。
熱休克蛋白是一種在細胞受到壓力時產生的蛋白質,具有保護細胞免受損害和促進蛋白質正確摺疊的功能。
自噬作用則是一種細胞自我清潔的過程,可以清除細胞內的受損蛋白質和廢物。通過激活這些機制,雷射治療旨在對抗氧化壓力和蛋白質錯誤摺疊,從而減緩或阻止乾性 AMD 的進展。
諾貝爾獎的啟示:自噬作用在疾病治療中的潛力
自噬作用是一種細胞清除受損或不需要成分的過程,對於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2016 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表彰他發現並闡明了自噬的機制。自噬作用在清除細胞內積累的蛋白質沉積物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而這些沉積物與乾性 AMD 的發病機制密切相關。
阿爾托大學的雷射治療正是利用了這一原理,通過刺激自噬作用來清除視網膜細胞內的有害物質,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這個發現不僅加深了我們對細胞生物學的理解,也為開發新的治療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啟示。
在雷射治療中,精確的溫度控制至關重要。過高的溫度會損害視網膜組織,而過低的溫度則無法有效激活細胞的防禦機制。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阿爾托大學的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利用近紅外光和即時溫度監控的方法。該方法可以在加熱區域的同時,實時監控溫度,從而防止因過熱而造成的組織損傷。
這種精確的溫度控制系統是確保治療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關鍵。
研究團隊強調,超過攝氏 45 度的溫度可能會損害組織,因此必須嚴格控制溫度在安全範圍內。
目前,這項雷射治療已在小鼠和豬等動物實驗中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研究團隊計劃於 2026 年春季在芬蘭啟動人體臨床試驗,以評估該療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為了加速該療法的臨床應用,阿爾托大學成立了一家名為 Maculaser 的衍生公司,目標是在未來三年內將該雷射療法推向市場,並使其能夠在眼科診所廣泛使用。
然而,研究人員也指出,由於治療效果可能會在每次治療後數天內開始減退,因此可能需要重複治療才能維持長期的療效。儘管如此,這項研究仍然為乾性 AMD 的治療帶來了希望,並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改變我們對抗這種疾病的方式。
Aalto University. (2025, November 8). New laser treatment could stop blindness
before it start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8,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08083906.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Aalto University.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