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吳石、鄭麗文、白色恐怖、統派、共諜
[內文]:
近期,國民黨主席鄭麗文出席「19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卻因活動現場出現了被視為共諜的吳石,引發了廣泛爭議。儘管鄭麗文試圖澄清,表示活動主要悼念的是白色恐怖受難者,與吳石無關,但此舉仍在社會各界引起了不同解讀。
根據媒體報導,鄭麗文在出席活動前,曾向主辦單位確認,對方表示並未將吳石列為主要祭悼對象。然而,活動現場的紀念照與手冊,卻都出現了吳石的身影,甚至以中共宣傳劇的題名,刊登長文緬懷吳石,尊稱其為將軍。
鄭麗文在第一時間表示,吳石的行為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完全不一樣」。她強調,前者是從事間諜工作,而後者則是因為政治思想而受難。她也提到,她理解主辦單位的統派立場,但認為在台灣民主社會中,不應再有政治打壓,並希望透過對話化解歷史悲劇。
然而,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批評,鄭麗文此舉是「敵我不分」,是對國軍烈士的褻瀆。而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則批評,這是在顛倒國民黨的歷史定位。政治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嚴震生也認為,鄭麗文應與吳石劃清界線。
值得關注的是,主辦單位「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採訪通知中,提到了吳石與朱楓等「烈士」的犧牲是台灣白色恐怖的開始,並強調倖存的政治受難者仍堅守紅色信仰。
個人心得:
此事反映出台灣社會對於歷史人物的複雜評價,以及在不同政治立場下的解讀差異。白色恐怖的傷痕至今仍影響深遠,如何在追思受難者的同時,正確看待歷史人物的定位,是社會需要持續思考的課題。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爭議點,在於如何看待吳石的歷史定位。由於吳石身兼共諜身份,其行為是否應被視為與白色恐怖受難者同等,以及是否應被紀念,引發了對歷史詮釋的激烈辯論。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Yahoo新聞: 提供了事件的初步資訊,包括鄭麗文的發言、活動現場的細節,以及各方反應(Yahoo新聞)。本文藉由這些資訊,勾勒出事件的全貌。
* 聯合新聞網、華視、中時新聞網: 這些來源進一步提供了各方對此事件的評論,包括學者、政治人物的觀點,有助於深入理解事件的複雜性。本文引用了這些資料,呈現了多角度的觀點,以豐富文章的深度。
參考閱讀
鄭麗文:悼白色恐怖受難者 無關吳石,聯合新聞網 • 28 分鐘前
統派活動現場奉吳石為「犧牲烈士」 鄭麗文急喊:不一樣,鏡新聞 via Yahoo奇摩新聞
鄭麗文:悼白色恐怖受難者 無關吳石,聯合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會名單卻現「共諜吳石」 鄭麗文:非主悼對象,華視 via Yahoo奇摩新聞
學者看法 賣國共諜應避免紀念,中時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鄭麗文追思共諜 綠委批:認賊作父 現場標註吳石「犧牲烈士」 鄭辯稱沒祭拜,自由時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