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肇慶金 lining 撞擊坑:改寫地球全新世撞擊歷史
“撞擊坑是地球撞擊歷史的真實記錄…地球撞擊坑的發現,可以為我們更客觀地了解小型地外天體的分布、地質演化和撞擊歷史與規律提供依據。” – 陳鳴
撞擊事件不僅僅是科幻電影的情節,它們塑造了地球的歷史,並可能在未來再次發生。最近,中國廣東省肇慶市發現的金lining撞擊坑,為我們了解地球近期遭受的撞擊事件提供了新的視窗。這個保存完好的撞擊坑,挑戰了我們對全新世(約 11,700 年前至今)撞擊事件頻率的認知,也為研究撞擊坑的地質演化提供了寶貴的機會。
金lining撞擊坑的發現:全新世最大的已驗證撞擊坑
金lining撞擊坑位於廣東省肇慶市,直徑約 900 米,是近年來最重要的地質發現之一。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相對年輕的年齡(全新世早期至中期,約 11,700 年前),以及在該地區高侵蝕性氣候下依然保存完好的狀態。這個發現不僅僅是增加了一個地球撞擊坑的數量,更重要的是,它刷新了我們對全新世撞擊事件頻率的認知。在此之前,俄羅斯的馬查撞擊坑被認為是全新世最大的撞擊坑,而金lining撞擊坑的發現,無疑將其取而代之。
地球撞擊坑:稀有的地質遺產
地球表面不斷受到各種地質過程的塑造,例如板塊運動、風化侵蝕等,這使得撞擊坑的保存變得異常困難。目前,地球上已確認的撞擊坑僅有約 200 個,金lining撞擊坑的發現,再次凸顯了地球撞擊坑的稀有性和重要性。每個撞擊坑都是地球歷史的見證者,它們記錄了地外天體撞擊地球的事件,也反映了地球地質演化的過程。對於地質學家來說,撞擊坑是研究地球歷史、了解地外天體的重要窗口。持續的地質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動態過去。
隕石撞擊:而非彗星?
根據目前的研究證據,科學家推測金lining撞擊坑是由隕石撞擊形成的,而非彗星。這是因為彗星撞擊通常會形成更大的撞擊坑(至少 10 公里寬)。然而,這顆隕石的具體成分(石質還是鐵質)仍有待確定,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確定撞擊體的類型,有助於我們了解全新世時期地球附近太空碎片的來源和組成。這不僅對地質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未來的行星防禦具有參考價值。
金lining撞擊坑能夠在廣東省這樣一個降雨量大、季風氣候顯著、濕度高的地區保存下來,簡直是一個奇蹟。通常情況下,這些環境因素會導致地質構造的快速侵蝕。金lining撞擊坑的保存,為我們研究撞擊坑的形態和在活躍地質環境下的改造過程,提供了獨特的機會。科學家可以通過研究金lining撞擊坑,了解侵蝕作用如何影響撞擊坑的形態,以及哪些因素有助於撞擊坑的保存。這對於在其他星球上尋找和研究撞擊坑也具有指導意義。
在金lining撞擊坑的石英顆粒中發現的平面變形構造(PDFs),為該撞擊坑的撞擊成因提供了確鑿的證據。平面變形構造是石英在高壓衝擊下形成的微觀結構,它們是撞擊事件的獨特標誌。陳鳴指出:”在地球上,石英中平面變形構造的形成,僅來自天體撞擊產生的強烈衝擊波……這是地球自身任何地質過程都無法產生的衝擊效應。” 平面變形構造的發現,不僅確認了金lining撞擊坑的撞擊成因,也為研究撞擊過程中產生的極端壓力提供了依據。
地球撞擊歷史與外星天體分布:新的理解
金lining撞擊坑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地球撞擊歷史,以及外星天體的分布提供了新的視角。撞擊坑是地球撞擊歷史的真實記錄,通過研究撞擊坑,我們可以了解撞擊事件的頻率、規模和後果。金lining撞擊坑的發現,提示我們全新世時期地球遭受的撞擊事件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更加頻繁。這也提醒我們,地球仍然面臨著來自外星天體的威脅,我們需要加強對近地天體的監測和研究,以保護地球的安全。有興趣的學者與研究生,可以搜尋相關學術論文,通常在地球物理學報等期刊中能找到相關研究。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2025, November 14). Scientists uncover a massive
hidden crater in China that rewrites Earth’s recent history.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4,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
251114041210.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American Institute of Physics.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