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猩猩展現理性思維:以新證據修正信念
「黑猩猩能夠在獲得更好的證據時修正他們的信念……這種靈活的推理能力通常與四歲兒童聯繫在一起。令人興奮的是,我們證明了黑猩猩也能做到這一點。」 – 艾米莉·桑福德,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一項發表於知名科學期刊的研究顯示,黑猩猩具備根據新證據理性修正信念的能力。這挑戰了長久以來人類獨有此能力的觀點,並對我們理解認知能力在物種間的演化,以及兒童的學習方式,甚至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過去,人們普遍認為理性思維和信念修正能力是人類獨有的特徵。然而,這項研究通過精心設計的實驗證明,黑猩猩也能夠在獲得更強有力的證據時,改變他們原有的看法。這項發現無疑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一次有力挑戰,迫使我們重新思考認知能力在生物演化中的地位。
這項研究於烏干達的Ngamba Island Chimpanzee Sanctuary進行。研究人員設計了一個簡單而巧妙的實驗:黑猩猩需要在兩個盒子中選擇一個,其中一個盒子藏有食物。最初,研究人員給予黑猩猩一些線索,引導他們選擇其中一個盒子。然而,隨後研究人員又提供了更強烈的、與先前線索相矛盾的證據。令人驚訝的是,許多黑猩猩改變了最初的選擇,轉而選擇了基於新證據所指示的盒子。
這種實驗設計的精妙之處在於,它能夠有效地區分黑猩猩的理性推理和簡單的衝動行為。
為了確保實驗結果的可靠性,研究人員採取了嚴格的控制措施,並運用了計算模型來分析黑猩猩的行為。他們仔細考慮並排除了其他可能的解釋,例如近因效應(recency bias)或僅僅是對最明顯線索的反應。計算模型證實,黑猩猩的行為模式與理性信念修正的預期模式相符,進一步加強了研究結果的可信度。
認知連續體: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界線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之一,在於它揭示了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認知差異並非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而更像是一個連續體。“人類與黑猩猩之間的差異不是一個絕對的飛躍,而更像是一個連續體。”艾米莉·桑福德如是說。這意味著,我們應該更加關注不同物種之間認知能力的差異程度,而不是簡單地將其劃分為「有」或「無」。
教育與人工智慧的啟示:更廣泛的應用
這項研究的發現不僅對理解動物認知具有重要意義,也對教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具有啟發作用。研究表明,兒童在進入教室時並非「一無所知」(blank slates),他們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能力。了解包括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如何更新信念,可能有助於我們設計更有效的教學方法。此外,這些研究成果也為開發更複雜的人工智慧系統提供了新的思路。
目前,桑福德的研究團隊正在比較黑猩猩和幼兒在信念修正方面的能力,以進一步探索理性思維的發展。這項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人類認知能力的起源和演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培養兒童的理性思維能力。桑福德也希望將研究範圍擴大到其他靈長類物種,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不同物種在推理能力上的差異。
這些研究不僅揭示了動物的認知複雜性,也提醒我們,它們以智慧和適應性策略在複雜的環境中導航。「它們可能不知道什麼是科學,但它們正在以智慧和適應性策略在複雜的環境中導航。而這是一件值得我們關注的事情。」 艾米莉·桑福德提醒道。
對於台灣的學者和研究生而言,這項研究不僅提供了關於動物認知的寶貴信息,也為我們思考人類認知的獨特性和普遍性提供了新的視角。透過進一步的研究和討論,我們或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人類心智的奧秘,並為教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若您對此研究有興趣,建議可以搜尋 Emily Sanford 的相關著作與論文,以獲得更深入的了解。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2025, November 16). Chimps shock
scientists by changing their minds with new evidence.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6,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15095928.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Berkeley.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