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鎖大腦中 Ozempic 與 Wegovy 減重的秘密:深入研究
「對有效減重方案的追求,已導致 GLP-1 受體促效劑(如 Ozempic、Wegovy 和 Mounjaro)的廣泛使用。雖然這些藥物在治療肥胖症和第二型糖尿病方面展現出希望,但它們通常伴隨著令人不快的副作用,如噁心。最近的突破性研究正在揭示這些藥物如何與大腦相互作用,為將有益效果與不良效果分開,並可能擴大其治療應用提供了希望。」
催產素和 Tirzepatide 協同促進減重: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的新途徑
將低劑量的 tirzepatide(一種雙重 GLP-1/GIP 受體促效劑)與催產素結合,可顯著增強肥胖大鼠的減重效果,且不會引起胃腸道不適。這表明了一種新穎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減重效果,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副作用。
具體而言,研究顯示,接受低劑量 tirzepatide 和催產素治療的肥胖大鼠,其體重減少了 11%,而單獨使用任一治療方法,僅減少了 6-7%。這種協同作用為未來的藥物開發提供了方向,可能透過優化劑量和組合,來提升治療效果並降低不良反應。
「將催產素與較低劑量的 TZP 配對,可能促進減重,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令人不快的副作用。」
Area Postrema:大腦調節噁心和體重的關鍵
研究表明,腦部的「嘔吐中樞」——終腦後區(area postrema)——對於 GLP-1 藥物引起的體重減輕和噁心都至關重要。直接針對這個區域會同時在小鼠中引發這兩種效應,突顯了分離這些結果的挑戰。
這個發現對於理解 GLP-1 藥物的作用機制至關重要。
「研究結果表明,終腦後區對於 GLP-1 受體促效劑的有益和令人不快的影響都至關重要。」
因此,未來的研究方向可能會集中在如何精準調節終腦後區的活動,以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同時避免噁心等副作用。這可能涉及開發更具選擇性的藥物,或結合其他療法來抵消不良反應。
揭示抑制獎勵驅動飲食的大腦迴路
科學家們在小鼠身上發現了一條特定的神經通路,GLP-1 藥物透過該通路減少了對高獎勵食物的渴望。活化中央杏仁核中表達 GLP-1 受體的細胞,會降低大腦獎勵迴路中的多巴胺活性,從而抑制基於愉悅感的飲食。
具體而言,研究發現,活化中央杏仁核神經元會降低腹側被蓋區(VTA)的多巴胺活性,揭示了一條連接杏仁核、腦幹和中腦的通路。
「這個迴路似乎與基於愉悅感的飲食、暴食、成癮和其他涉及獎勵相關行為的病症有關。」
這個發現不僅揭示了 GLP-1 藥物如何影響食慾,還為理解和治療其他涉及獎勵機制的問題(如成癮和暴食症)提供了新的視角。
GLP-1 藥物影響口渴和補水信號
GLP-1 受體促效劑不僅能降低食慾,還能減少口渴感。研究表明,參與口渴調節的大腦區域,如孤束核(nucleus of the solitary tract)和正中視前區(median preoptic area),在補水後顯示出 GLP-1 受體表達的變化。
「這些結果深入了解了為什麼 GLP-1 藥物會影響口渴,並可能指導開發在維持代謝益處的同時,不改變補水行為的藥物。」
這個發現對於長期使用 GLP-1 藥物的患者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他們可能需要注意保持足夠的液體攝入,以避免脫水。此外,未來的研究可能會探索如何調節 GLP-1 藥物對口渴的影響,以更好地平衡食慾控制和水合作用。
超越糖尿病和肥胖症:治療成癮和暴食症的潛力
GLP-1 藥物對大腦的影響不僅限於糖尿病和肥胖症。這些藥物似乎具有協同效應,可能有益於治療具有重疊神經機制的慢性疾病,包括暴食症和成癮性疾病。
「GLP-1 療法似乎具有多種協同效應,可能有助於治療具有重疊神經機制的慢性疾病,包括暴食症和成癮性疾病。」
這項發現為 GLP-1 藥物的應用開闢了新的可能性。由於許多成癮和飲食失調都涉及獎勵迴路的異常活動,GLP-1 藥物調節這些迴路的能力,可能為這些疾病的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方法。當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評估 GLP-1 藥物在這些疾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總結來說,科學家們正在透過研究去了解這些藥物對大腦的影響,從而更了解體重控制和相關疾病。藉由精確定位參與這些藥物有益和不利影響的特定大腦區域和神經迴路,科學家們正在為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治療方法鋪路,從而減少副作用。 GLP-1 療法的未來在解決一系列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希望,從肥胖症和糖尿病到成癮和暴食症,為數百萬尋求改善健康和福祉的人們提供了希望。
若讀者對於此研究的細節有興趣,可以搜尋相關的學術文章,標題為”Unlocking the Brain’s Secrets to Ozempic and Wegovy Weight Loss: A Deep Dive”以獲得更深入的了解。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2025, November 18). How to keep Ozempic/Wegovy weight
loss without the nausea.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18,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18220041.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