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碳捕捉的隱憂:風險與不確定性的航行
世界各國將希望寄託於海洋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以減緩氣候變遷。然而,一份新的報告警告說,在沒有強有力的保障和驗證機制的情況下,海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mCDR)的大規模部署尚不成熟。本文深入探討了與這些新興技術相關的風險和挑戰,強調需要嚴格的監測和優先減排。
海洋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尚未準備好廣泛應用:目前缺乏足夠的保障與驗證機制
當前旨在增強海洋自然碳吸收能力的海洋二氧化碳移除(mCDR)方法,缺乏足夠的保障措施和驗證流程。來自挪威科技大學(NTNU) 的Helene Muri 強調:
一個向歐盟報告的專家小組得出結論,這些技術需要進一步的開發和監測,以防止意想不到的環境後果。學者們可以參考 European Marine Board 的相關報告,更深入地瞭解歐盟在此議題上的立場。
立即且優先的減排仍然是最可靠的氣候行動:mCDR不應分散對既有減排策略的關注
透過已確立的方法減少排放至關重要,應該是首要目標。mCDR 不應分散對這一根本目標的注意力。Muri 強調:
「我們知道如何減少排放,並且我們有很多有效的方法。這必須是重中之重。」
European Marine Board 的報告強調,現有的減排策略是經過驗證的,必須積極推動。這意味著學術界應持續投入資源,研究並優化現有的減排技術,例如再生能源、能源效率等。
碳移除對於實現淨零和淨負排放目標是必要的:某些難以脫碳的部門需要碳移除來平衡剩餘排放
即使大幅減少排放,某些部門仍難以脫碳,因此需要碳移除來平衡剩餘排放,並實現氣候目標。Muri 表示:
「我們必須從大氣中淨移除二氧化碳才能達到 1.5°C 的目標,這意味著某些部門可能會有一些殘餘排放……」
各國的淨零排放目標(例如2050年)以及將升溫限制在 1.5°C 的目標,都需要碳移除策略來抵消不可避免的排放。台灣作為地球村的一份子,也應積極思考碳移除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海洋碳移除面臨重大的技術和科學挑戰:有效性、長期儲存能力以及監督責任等問題仍待解決
確定 mCDR 方法的有效性、長期儲存能力和監督責任,都存在複雜的障礙。例如,一家公司如何證明其技術額外移除了多少二氧化碳?如果碳儲存在深海中,它會在裡面停留多久?哪個組織應該負責監督?這些問題都指向了海洋碳移除技術在科學驗證上的挑戰。與陸地碳捕獲不同,在動態的海洋環境中儲存碳,在追蹤、管理和驗證方面提出了獨特的挑戰。
監測、報告和驗證(MRV)框架對於負責的mCDR實施至關重要:確保碳封存,並防止意想不到的環境後果
強大的 MRV 系統對於驗證 mCDR 技術的影響、確保碳封存以及防止意想不到的環境後果至關重要。Muri 強調:
「如果我們想認真地弄清楚是否可以以負責任的方式進行海洋二氧化碳移除,從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那麼我們必須認真對待監測、報告和驗證方面。」
開發透明、科學上站得住腳的碳信用系統,並徹底報告環境影響,對於負責任的 mCDR 至關重要。學者們可以參考國際上針對碳捕捉技術的 MRV 標準,並思考如何將其應用於海洋環境。
海洋的動態性使碳儲存和治理變得複雜:難以監測,長期封存存疑
與地質儲層不同,將碳儲存在海洋中,由於海洋不斷變化的條件,使得治理和監測更加困難。Muri 表示:
這種固有的變異性使得準確追蹤和管理碳儲存具有挑戰性,引發了對長期封存的擔憂。這也意味著在海洋碳移除技術的開發上,必須考慮到海洋環境的複雜性,並建立完善的監測系統,以確保碳封存的有效性。
海洋碳捕捉雖然為應對氣候變遷提供了潛在可能,但必須謹慎行事。優先減少排放、建立強有力的監測和驗證框架,以及承認海洋碳儲存的固有挑戰,是負責任地開發和部署這些技術的關鍵步驟。必須謹慎地引導海洋在減緩氣候變遷中的作用,以避免意想不到的後果,並確保永續的未來。學者們應持續關注此議題的發展,並積極參與相關研究,為台灣乃至全球的氣候變遷應對做出貢獻。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5, November 20). New report
reveals major risks in turning oceans into carbon sinks. ScienceDaily. Retrieved
November 20,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5/11/251120002832.htm\n—\n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