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資安風險、AI威脅、供應鏈、關鍵基礎設施、資安人才
台灣企業面臨資安斷層危機:AI 滲透與供應鏈風險交織
近期,台灣的資安議題再次浮上檯面,且情勢嚴峻。多方報導指出,台灣企業正站在「資安斷層線上」,面臨來自 AI 滲透、供應鏈風險等多重挑戰,若未能及時採取有效措施,恐怕將面臨難以估計的損失。
資安風險:AI 攻防戰升級
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為駭客攻擊開啟了新的戰場。中國製 AI 模型被檢測出存在異常資料傳輸與潛在外洩風險,更甚者,駭客已開始利用 AI 進行自動化滲透、精準社交工程與密鑰破解等進階攻擊。企業若未能正視 AI 帶來的資安風險,將可能使機敏資訊外洩,甚至遭受更嚴重的攻擊。賴清德總統也已警示,中國極可能透過 AI 模型侵犯台灣民眾個資,進而危害國家安全。
供應鏈韌性成關鍵
除了 AI 帶來的威脅,供應鏈的脆弱性也是一大隱憂。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調查顯示,78% 的企業 CEO 認為供應鏈中斷是未來三年最大的風險。近年來,地緣政治與國際政策的衝擊,使供應鏈成為連結營運穩定、風險控制與國際信任的關鍵。 台積電事件也突顯了供應鏈環節中任何一個環節的漏洞,都可能導致整體產業鏈癱瘓。
隱藏的未爆彈:IoT 與 OT 系統
許多醫療設備、監控攝影機與工廠控制系統缺乏資產盤點與定期更新,甚至使用過時的作業系統,並與 IT 網路混接,成為駭客入侵的目標。這類風險甚至關係到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的整體安全。
事件癥結點:資安文化與人才斷層
目前企業在應對資安威脅時,面臨最根本的結構性弱點,即資安文化與人才的不足。許多企業僅以最低成本執行形式化的訓練,員工普遍將資安視為額外負擔,使社交工程防線形同虛設。另一方面,資安人才的流失也加劇了困境。
個人心得:超前部署,刻不容緩
面對如此嚴峻的資安挑戰,台灣企業應當超前部署,積極提升資安防護能力。除了導入 AI 技術加強資安外,更應加強員工的資安意識,並積極培育資安人才,才能在日益複雜的資安戰場中站穩腳跟。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工商時報報導:提供了關於資安風險、AI 威脅、供應鏈風險、IoT 與 OT 系統脆弱性、資安文化與人才斷層等多方面的資訊,這些都構成了本文的核心內容。
- 賴清德總統的發言:強調「資安即國安」,並指出中國可能透過 AI 模型危害台灣安全,呼籲企業及個人提高警覺。本文呼應了賴總統的觀點,並將其納入資安風險的討論中。
-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調查:揭示了企業 CEO 對供應鏈中斷風險的擔憂,以及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這些都成為了本文中關於供應鏈風險的重要依據。
參考閱讀
資安風險-台灣企業正站在資安斷層線上,工商時報 • 2 小時前
資安風險-台灣企業正站在資安斷層線上,工商時報
資安即國安 賴總統:防AI滲透,工商時報
強調「資安即國安」!賴清德:中國極可能透過AI模型危害台灣安全,風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
安永調查:78% CEO憂供應鏈中斷成未來三年最大風險,Yahoo奇摩股市
賴清德示警中國AI存資安風險籲避免下載「疑慮中製程式」,鏡新聞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