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成大、火箭、AfterLight 1、旭海、科研
成大科研火箭AfterLight 1 旭海升空:台灣太空夢的嶄新起點
國立成功大學航太系與太空推進研究社攜手研發的科研火箭AfterLight 1,於114年11月22日清晨6時30分,在屏東旭海科研火箭發射場成功升空。這次的發射不僅是成大在科研火箭領域的首次嘗試,也為台灣的太空探索寫下了新的篇章。
AfterLight 1火箭由成大航太系「燃燒與推進實驗室」團隊,協同太空推進研究社(ISP)共同研製,並獲得國家太空中心(TASA)的支持。火箭設計長度210公分、直徑16公分,採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使用固態燃料。在發射當天,儘管受到旭海地區風速的影響,發射仰角由原先規劃的80度調整為75度,導致火箭最終的射高略低於預期,達到761公尺,但火箭推進6秒,總飛行時間60秒,航電系統完整紀錄了飛行數據。
個人心得:
身為一個關心台灣科技發展的觀察者,這次AfterLight 1的成功發射,讓我感到振奮。這不僅是學術界的努力,更是台灣太空夢想的具體展現。從火箭的設計、製造到發射,每一個環節都凝聚了團隊的辛勤付出。儘管發射過程中,火箭的飛行軌跡與預期略有差異,但這正是科研的價值所在。透過不斷的嘗試、修正,才能逐步提升技術,邁向更遠大的目標。
事件癥結點:
此次事件背後,反映了台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發展潛力。過去,台灣在太空領域的投入相對較少,但近年來,政府與學術界開始積極推動相關研究。成大AfterLight 1的成功,證明了台灣有能力自主研發火箭,並具備了參與國際太空競賽的潛力。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引用了中央社、中時新聞網等媒體的報導,這些報導提供了關於AfterLight 1發射的具體資訊,例如火箭的規格、飛行數據、發射地點等。透過這些資料,我得以描繪出此次事件的全貌。
- 中央社報導了發射的時間、地點、火箭規格以及飛行數據,這些資訊構成了文章的基本框架。
- 中時新聞網則補充了關於團隊的細節,例如參與研發的學生人數、火箭的設計理念等,這使得文章更為豐富。
綜觀而言,成大AfterLight 1的發射,是台灣太空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雖然還有許多挑戰需要克服,但這次的成功,無疑為台灣的太空夢想注入了新的活力與信心。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台灣自主研發的火箭升空,為台灣的科技發展帶來更多驚喜。
參考閱讀
成大首發科研火箭!AfterLight 1飛行60秒 射高761米數據完整,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
成大團隊科研火箭AfterLight 1 旭海升空 (圖),中央社 via Yahoo奇摩新聞
成大首發科研火箭!AfterLight 1飛行60秒 射高761米數據完整,中時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成大自製科研火箭旭海升空 射高761公尺獲完整飛行數據,自由時報電子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