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中國科技脫鉤、諾基亞、愛立信、SIM卡癱瘓、網路安全
中國科技脫鉤與網路安全:歐洲電信巨頭受限,美國面臨SIM卡威脅
近期,中國與西方世界的科技角力持續升溫,兩則新聞事件值得關注。首先,中國正加強推動科技基礎設施與西方脫鉤,限制使用歐洲電信設備供應商諾基亞(Nokia)與愛立信(Ericsson)的產品。其次,美國紐約發生大規模SIM卡癱瘓事件,疑似與中國有關。
中國限制歐洲電信設備,加劇科技脫鉤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國營IT設備採購方已開始嚴格審查外國投標,諾基亞與愛立信的合約需提交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網信辦)進行國家安全審查,審查時間可能長達數月。此舉導致歐洲企業在競爭中處於劣勢,與中國近年推動自主創新、淘汰外國技術的政策方向一致。分析指出,這已導致諾基亞與愛立信在中國移動通訊網路的市佔率大幅下滑。而中國歐盟商會也表示,北京對IT和電信業的本土化要求,已對歐洲科技企業構成「生存威脅」。
美國紐約SIM卡癱瘓事件,疑涉中國
與此同時,美國也面臨網路安全威脅。美國特勤局在紐約查獲逾300台SIM卡伺服器和10萬張SIM卡,被用來針對美國高層政府官員發起電信威脅。調查顯示,事件與中國有關,執法人員又搜出另外20萬張SIM卡,顯示事件規模擴大。這些設備可能癱瘓手機基地台,干擾911報警電話,對紐約市的通訊網路造成嚴重威脅。
個人心得:
這兩起事件突顯了科技競爭背後的複雜地緣政治博弈。中國一方面限制外國科技公司,扶植本土產業;另一方面,疑似透過網路攻擊等手段,對西方國家構成安全威脅。這不僅是商業競爭,更是國家安全層面的較量。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癥結在於,科技自主與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中國希望透過科技自主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但也引發了與西方國家的摩擦。同時,網路安全威脅日益嚴重,國家必須投入更多資源來保護關鍵基礎設施。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金融時報》報導:提供了中國限制諾基亞與愛立信的細節,例如審查流程、本土化要求等,支持了本文關於中國科技脫鉤的觀點。
- 美國媒體報導SIM卡事件:揭露了紐約SIM卡癱瘓事件,以及中國涉入的可能,支持了本文關於網路安全威脅的觀點。
- 中國歐盟商會調查:提供了歐洲企業在中國面臨的困境,強化了本文關於科技脫鉤對歐洲企業影響的論述。
總體而言,這兩起事件揭示了全球科技格局的深刻變化,以及網路安全威脅的日益嚴峻。未來,各國在科技發展與國家安全之間,將面臨更複雜的挑戰。
參考閱讀
英媒:中國正限制在電信網路使用諾基亞及愛立信,中央社 • 3 小時前
外媒:中國正限制電信網路使用諾基亞、愛立信設備- 台視財經,台視新聞
大陸產經:中國傳限制諾基亞、愛立信電信設備使用,CAC啟動國安審查_富聯網,富聯網
中國推動科技脫鉤 金融時報:諾基亞、愛立信設備遭限用,太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中華電信今開賣iPhone 17全系列與iPhone Air新機 「換出精采 就到中華」,全台17營運處首賣會視訊連線 …,中央社
紐約10萬張SIM卡癱瘓案擴大 美媒:特勤局指中國涉入、又搜出20萬張,太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