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巨大、捷安特、強迫勞動、移工、供應鏈
[內文]:
近期,台灣自行車製造商巨大機械(捷安特的母公司)因涉嫌強迫勞動,遭美國海關暨邊境保護局(CBP)發布暫扣令,這不僅是單一企業的危機,也引發了對台灣產業在全球市場競爭力的深層擔憂。國家人權委員會已公開表示,此事件是對台灣企業的嚴峻考驗。
根據報導,CBP認定巨大在台製造的自行車及零組件,涉及強迫勞動,因此禁止相關產品輸美。 針對此事件,巨大已尋求政府部門協助,並與美國律師事務所及CBP溝通。
此事件凸顯了國際供應鏈中「人權」的重要性。國家人權委員會指出,台灣部分勞力密集產業,例如製造業和營造業,長期面臨移工仲介費用、證件扣留、工時過長、薪資過低等問題,甚至發生勞動剝削、性剝削及人口販運等,這與國際勞工組織(ILO)第C29號公約的宗旨相悖。
根據 Yahoo 新聞報導,一份國際勞權報告指出,台灣在「自由擇業受限」及「禁止強迫勞動」這兩項議題上的缺失比例高達36.3%。這與CBP暫扣令所指出的問題相互呼應。國際勞工組織的研究也顯示,全球仍有數千萬人遭受強迫勞動,且多數發生在企業中。
面對全球市場對勞動人權的日益重視,企業若未建立完善的勞動人權盡職調查與管理機制,將難以承受來自品牌、客戶與法規制度的三重壓力。 專家建議,企業應透過資料透明化、第三方稽核,以及定期進行人權風險評估,並將改善計畫納入公司治理架構中,確保供應鏈符合國際標準。
個人心得:
這起事件提醒我們,企業的全球競爭力不僅取決於產品品質和價格,更關係到對勞工權益的尊重。台灣企業若想在全球市場立足,必須正視並改善勞動環境,才能贏得國際社會的信任。
事件癥結點:
事件的核心問題,是台灣部分產業對移工勞動權益的漠視。 這不僅損害了移工的尊嚴,也對台灣的國際形象和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本文主要參考了Yahoo新聞的報導,包括對巨大機械遭CBP暫扣令的描述、國家人權委員會的呼籲、以及相關勞工權益數據。這些資訊都被整合進了本文,以支持「勞動人權是企業能否在全球市場立足的關鍵」的觀點。
參考閱讀
巨大強迫勞動事件發酵 人權會示警「台灣產業立足全球重大考驗」,太報 • 30 分鐘前
巨大強迫勞動事件發酵 人權會示警「台灣產業立足全球重大考驗」,太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人權會:強迫勞動事件考驗產業界 籲行政部門全面檢視,中央社
監委:巨大遭指涉強迫勞動衝擊台灣將介入調查,中央社
捷安特強迫勞動遭美卡關 一份報告指台灣36%移工有二大勞權缺失,Yahoo奇摩股市
巨大涉強迫勞動對台灣的警示 – A7 艋舺之眼 – 20250930,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