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福衛八號、齊柏林衛星、太空科技、國家太空中心、衛星發射
「齊柏林」升空在即:台灣太空科技邁向新紀元
台灣的太空科技發展迎來重要里程碑!由國家太空中心(TASA)主導,攜手產官學研共同打造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福衛八號)星系,首顆衛星「齊柏林衛星」已於10月7日起運,前往美國進行最後整合測試,預計在今年底發射升空。這不僅是台灣首個自製衛星星系,更象徵著台灣太空科技從「自製」走向「自主」的關鍵一步。
福衛八號計畫共規劃八顆光學遙測衛星,其中首顆衛星以已故導演齊柏林命名,總統賴清德表示,希望藉此延續齊柏林導演透過鏡頭「看見台灣」的精神,期許衛星從太空中持續守望台灣。福衛八號的關鍵元件自製率高達84%,顯示台灣在太空科技領域的自主研發能力已取得重大突破。
福衛八號相較於2017年升空的福衛五號,在解析度上有顯著提升。福衛八號由六顆1公尺與兩顆亞公尺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組成星系,將提供更高頻率、更清晰的地表觀測影像。這些影像資料將廣泛應用於國土規劃、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等領域,有助於提升國家韌性,應對氣候變遷與地緣風險的挑戰。
事件癥結點:
福衛八號的成功,不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台灣太空產業鏈發展的重要契機。透過自主研發,台灣能夠建立屬於自己的太空產業供應鏈,帶動精密機械、半導體、材料、電機等產業的升級。未來,福衛八號所搭載的國產元件與軟體,將有機會取得「飛行履歷」,進而拓展國際市場,實現台灣太空產業的商業價值。
個人心得:
身為台灣人,看到台灣的太空科技不斷進步,內心感到非常驕傲。尤其以齊柏林導演命名衛星,更賦予了這項科技計畫深刻的文化意義。期待「齊柏林衛星」能夠順利升空,從太空中持續守護台灣,也為台灣的太空科技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中央社、鏡報、信傳媒、太報等媒體報導: 本文主要參考Yahoo新聞、即時新聞以及多方媒體的報導,彙整了福衛八號的相關資訊,包括發射時間、衛星功能、命名由來、技術細節以及產業鏈發展等。
- 國家太空中心(TASA): 根據報導,福衛八號是由國家太空中心主導研發。本文也引用了國家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的說法,說明福衛八號的技術特色與未來展望。
- 總統賴清德、齊柏林導演之子齊廷洹: 本文引用了總統賴清德的談話,闡述了對福衛八號的期許,以及命名「齊柏林衛星」的意義。同時,也引用了齊柏林導演之子齊廷洹的發言,表達對父親精神的傳承。
參考閱讀
自製率高達84%!福衛八號首顆「齊柏林衛星」啟運赴美 預計年底升空,太報 • 3 小時前
齊柏林衛星目標11月發射升空(圖),中央社 via Yahoo奇摩新聞
太空版《看見台灣》 福衛八號星系首顆衛星賴總統命名為「齊柏林」,鏡報 via Yahoo奇摩新聞
自製星系啟航!自製率84%、星系佈建中 福衛八號從看見台灣到守望地球,三立新聞網
關鍵元件自製率84% 台灣福衛八號首顆衛星「齊柏林」7日起運 赴美國加州 | Taiwan News | Oct. 7, 2025 …,台灣英文新聞
福衛八號首顆「齊柏林」起運赴美 供應鏈名單一次看,信傳媒 via Yahoo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