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蘭花從腐爛的木材中發芽
「朽木不朽,乃是新生之搖籃。」— 末次健司(Kenji Suetsugu),神戶大學植物進化生態學家。
(蘭花幼苗的奧秘:被忽視的森林碳循環)
傳統觀念認為,蘭花依賴特定真菌於成株根部共生。然而,神戶大學的研究揭示,腐木分解菌在蘭花種子萌發階段扮演關鍵角色,為蘭花幼苗提供養分,填補了我們對野生蘭花生態學的認知空白,同時也揭示了生態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碳流動途徑。過去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蘭花種子萌發的早期階段,現在我們發現,朽木不僅是分解的終點,更是新生命的起點。
研究蘭花在野外的萌發極其困難。蘭花種子微小如塵,不含任何供幼苗生長的養分。要從土壤中回收這些蘭花幼苗需要極其精細的方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成株的根部,因為那裡的真菌更容易採樣。神戶大學的末次健司團隊在野外調查中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他們反覆在腐爛的木頭附近發現幼苗和具有幼年根部結構的成株,而不是隨機散佈在森林中。這種重複出現的模式激發了他們去驗證朽木真菌是否為蘭花的早期生長提供養分。
(朽木真菌:蘭花幼苗的生命線)
研究團隊將四種模式蘭花物種的種子埋在森林的不同地點,觀察到只有在腐爛的木頭附近才會發生萌發,而且幼苗幾乎只與分解木材的真菌有關聯。這種真菌合作關係非常排他且一致。特定蘭花物種的幼苗所結合的真菌,與具有珊瑚狀根莖的同種成株上的真菌幾乎完全一致。研究團隊認為,沒有珊瑚狀根莖的植物會隨著生長過程中營養需求的變化,以及腐爛木材提供的碳源枯竭,而轉向其他真菌。
(從共生到寄生:蘭花演化的下一步?)
在神戶大學團隊研究的蘭花近親中,有許多物種已經獨立進化出完全的異營性,也就是說,它們放棄了光合作用,終生以真菌為食。這些蘭花具有將與分解木材真菌的結合維持到成年階段的傾向,這可能促進了它們完全異營性的進化。我們可以想像,在演化的長河中,這種依賴關係逐漸加深,最終導致了蘭花完全擺脫自營,徹底轉向依賴真菌。
研究團隊在論文中寫道:「由於木質殘骸是森林中的主要碳源,與分解木材的真菌結合可以增強碳的獲取,尤其是在溫暖潮濕的棲息地。」末次健司補充說:「對於保護而言,我們的研究結果意味著,在野外保護蘭花與保護朽木及其真菌是不可分割的。對於生態科學而言,它們揭示了一條隱藏的碳通道,從朽木到綠色植物,解釋了幼苗如何在黑暗的森林地面上建立自己。它們也表明,朽木並非死亡,而是新生命的搖籃。」
這項研究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PMJPR21D6、JPMJFR2339)、日本學術振興會(JP25H00944)和人類與自然研究所資助。有興趣的學者可以透過關鍵字搜尋 “Kobe University orchid decaying wood” 在網路上找到相關的研究論文與新聞稿,深入了解這項有趣的發現。同時,也建議關注 Functional Ecology 期刊,以取得第一手的研究資訊。
Ref:
Kobe University. (2025, October 8). Scientists discover orchids sprouting from
decaying wood. ScienceDaily. Retrieved October 8, 2025 from www.sciencedaily.com
/releases/2025/10/251008030934.htm
Story Source:
Materials provided by Kobe University. Note: Content may be edited for style and 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