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AI模型與封閉式AI模型:誰領先?
近年來,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令人矚目,尤其在大型語言模型(LLM)領域更是突飛猛進。然而,關於AI模型的開放性,也就是模型權重的公開與否,一直是個備受爭議的話題。非營利研究機構Epoch AI的研究指出,目前市面上的開放式模型在性能上,大約落後頂尖封閉式模型一年左右。
事件開頭短結論:開放式AI模型在性能上追趕封閉式模型,但仍存在約一年的差距。這也引發了關於AI開放性、創新、安全及未來發展的討論。
開放與封閉:性能的比較
Epoch AI的研究,比較了開放式與封閉式AI模型的性能,研究結果顯示,目前最優秀的開放式模型,在性能上與封閉式模型旗鼓相當,但大約落後一年。 這一差距在模型的訓練運算方面也得到了印證。研究人員分析了數百個自2018年以來發布的AI模型的數據,發現了開放式模型在性能和訓練運算方面,都存在著時間上的落後。
事件重點:
- 性能差距:開放式模型在性能上落後頂尖封閉式模型約一年。
- 訓練運算:最大的開放式模型在訓練運算方面,也落後最大的封閉式模型約15個月。
- Meta的策略:Meta公司積極投入開放式AI模型,預計其Llama 4模型將縮小與封閉模型的差距。
開放式AI模型的優勢與風險
開放式AI模型的支持者認為,開放性可以促進創新和合作,加速AI技術的發展,並使更多人能夠受益於AI技術。 然而,開放式模型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由於開放式模型更容易被修改和散佈,因此更容易被用於不良用途,例如產生有害內容或被用於惡意攻擊。
個人心得
這項研究結果提醒我們,在追求AI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需要關注開放式AI模型的安全性問題。 雖然開放式模型有助於推動創新和普及,但如何平衡開放性與安全性,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政府、研究機構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確保AI技術能夠安全、可靠地服務於社會。
未來展望
儘管目前開放式AI模型存在一定的性能差距,但Meta公司積極投入開放式AI模型,並計劃推出更強大的Llama 4模型,這可能會縮小與封閉模型的差距。 然而,開放式模型能否保持其競爭力,仍取決於多種因素。 值得關注的是,未來AI模型的發展將如何平衡開放性、創新、安全與商業利益。 此外,開放式AI模型的監管和治理,也將對AI技術的未來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參考閱讀
- https://epoch.ai/blog/open-models-report
- https://epoch.ai/data-insights/open-vs-closed-model-performance
- https://epoch.ai/data-insights/training-tokens-per-parameter
- https://epoch.ai/data-insights/consumer-gpu-model-g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