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漸濃,星空也換上了新裝。本週,一場難得的天文盛宴正在上演:萊蒙彗星(Comet Lemmon)與獵戶座流星雨(Orionid meteor shower)將同時點亮夜空。在無月光的干擾下,黑暗的環境將為我們提供絕佳的觀測條件。準備好您的雙筒望遠鏡或肉眼,讓我們一起探索這場宇宙奇觀吧!
C/2025 A6 (萊蒙) 彗星正於傍晚時分現身北半球的天空。據報導,其亮度約為 +4 等,雖然亮度適中,但建議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天文望遠鏡進行觀測,以獲得最佳觀賞效果。日落後不久,約莫晚間 7 點到 8 點之間,朝西方尋找,它位於牧夫座(Boötes)的「左側」,靠近恆星 Izar。
錯過這次,就要再等上 1300 年!
——《Sky at Night Magazine》
這顆彗星的現身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因為在今年十月短暫露面後,它將再次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直到 1300 年後才會再次重返地球。這項資訊對於天文學研究者極其重要,錯過此次機會,下一次研究同類彗星,可能就要以千年為單位計算了。
小知識:天文學家使用「星等」來描述天體的亮度。星等數值越小,代表天體越亮。
獵戶座流星雨:哈雷彗星的星際遺產
活躍期從十月二號到十一月七號的獵戶座流星雨,已來到極大期。流星雨的輻射點將在月落後升起,確保了黑暗的觀測環境。這些流星來自哈雷彗星(Halley’s Comet)留下的碎片。使用肉眼進行觀測,避開明亮的燈光,讓您的眼睛適應黑暗。抬頭仰望,約在地平線以上三分之二的位置,將任何流星軌跡追溯回獵戶座的方向,以確認它們是獵戶座流星。 對於研究流星雨的學者而言,獵戶座流星雨的穩定性與可預測性,使其成為研究彗星物質組成和星際塵埃的重要目標。
在同一個夜晚,同時觀測到萊蒙彗星和獵戶座流星雨,意味著您在一次的觀星活動中,目睹了兩顆彗星的身影。這種罕見的天文事件組合,為所有層次的觀星者提供了一次絕佳的體驗。同時觀測彗星與流星雨,對於天文教學和推廣而言,也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能夠激發大眾對於天文學的興趣。
“The cosmos is within us. We are made of star-stuff. We are a way for the universe to know itself.”
— Carl Sagan
對天文學者和研究生而言,流星雨極大期的觀測不僅僅是視覺上的享受,更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1. 流星雨的結構與成分分析:透過分析流星雨的軌跡、速度和光譜,可以推斷其母彗星的組成和演化歷程。不同成分的流星在進入大氣層時會產生不同顏色的光芒,這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彗星物質成分的寶貴資訊。
2. 地球大氣層的研究:流星在進入地球大氣層時,會與大氣分子發生碰撞和摩擦,產生電離現象,形成電離層中的流星尾跡。研究這些尾跡的特性,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大氣層的結構、密度和溫度等參數。
3. 太空環境的監測:流星雨的出現,也為我們提供了一種監測太空環境的手段。透過分析流星雨的流量和分布,可以了解太空中的塵埃密度和分布情況,這對於評估太空飛行器的安全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若想獲得更詳細的觀測資訊,例如彗星的精確位置、星圖以及其他觀測技巧,建議參考以下資源:
* 國際流星組織(International Meteor Organization, IMO):該組織提供全球流星雨的觀測報告、預測以及相關研究資訊。您可以在網路上搜尋 IMO,找到他們的官方網站。
* 各大天文館及學術機構網站:台灣各地的天文館,例如台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等,以及各大學的天文系所網站,通常會發布最新的天文事件資訊和觀測指南。
* 天文社群與論壇:加入台灣本地的天文社群或論壇,與其他天文愛好者交流觀測心得,互相分享資訊。
不要錯過這個難得的機會,親眼見證萊蒙彗星和獵戶座流星雨的風采。只要有晴朗的天空和一點點的計畫,您就能享受到一次真正難忘的天文體驗。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