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災害防救法、強制撤離、罰則、通訊漫遊、應變
內政部擬修《災害防救法》,強制撤離不從擬罰15萬
近年來,台灣面臨越來越頻繁且嚴峻的災害挑戰,從地震、颱風到堰塞湖,每一次都考驗著政府的應變能力與民眾的防災意識。為了強化國家災害防救體系,內政部正積極研擬修正《災害防救法》,其中一項備受關注的重點,就是針對不配合強制撤離的民眾,擬處以最高15萬元的罰鍰。
根據Yahoo新聞的報導,內政部此次修法,除了著重於釐清中央與地方的權責分工、加強災害告警、精進復原重建等面向外,更特別針對「強化疏散撤離」的部分進行強化。而修法的原因,正是希望汲取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事件的經驗,避免憾事再度發生。當災害發生,政府發布疏散撤離命令時,部分民眾可能因為各種原因,例如輕忽危險性、不願離開家園等因素,而拒絕配合撤離。為了確保民眾安全,內政部消防署擬定草案,針對不配合撤離者,處以3萬至15萬元的罰鍰。
除了強制撤離的罰則外,本次修法也將關注通訊中斷的問題。自由時報報導指出,丹娜絲颱風期間,台南地區曾發生通訊中斷的狀況,使得災民難以對外聯繫,更可能延誤救援。因此,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正積極研擬「災害漫遊」機制,在災時若民眾所屬電信業者基地台受損,可透過其他業者網路連線,確保語音通話與行動上網的暢通。此舉旨在提升災時的通訊韌性,讓民眾在緊急時刻也能保持聯繫,獲取重要資訊。
個人心得:
強制撤離罰則的制定,無疑是對個人自由的限制,但在極端災害面前,生命安全才是首要考量。透過罰鍰,或許可提高民眾對撤離命令的重視,進而降低傷亡風險。
事件癥結點:
此次修法,凸顯了政府在災害應變中,面臨的兩難:如何在保障民眾安全的前提下,兼顧個人自由。罰鍰的訂定,勢必引發爭議,如何在執行上取得平衡,將是關鍵。
參考資料與本文對照:
- Yahoo新聞與聯合新聞網報導:報導中提及內政部擬修《災害防救法》,以及針對不配合撤離者處以罰鍰的草案。本文據此闡述了修法的原因與罰則的內容。
- 自由時報報導:報導中提及NCC研擬災害漫遊機制,以解決災時通訊中斷的問題。本文引用該報導,說明修法在通訊方面的改進。
透過上述資料的引用與分析,本文試圖呈現修法內容,並提出個人觀點與對事件的思考。
參考閱讀
災時民眾通訊不中斷 NCC:災害漫遊要點草案這週公布,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災區通訊不中斷!民眾免額外付費災害漫遊要點今起實施,自由時報電子報
強化災區通訊韌性 NCC災害漫遊要點草案最快下週公告,中央社
內政部欲修《災害防救法》不配合強制撤離擬罰最高15萬元,中時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災防法研修 拒撤離擬最高罰15萬,聯合新聞網 via Yahoo奇摩新聞
,